您好,欢迎来到北京新东方学校!咨询电话:010-82611818;官方微信咨询:VBJXDF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员游记 > 国外游记 >

短暂的旅美之行

作者:吴迎瀛 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 时间:2012-12-04

  “去美国要好好玩,多看看美国的电视,和美国朋友多聊聊天,记得多拍点照片啊!出去旅行的时候多留点影啊!”出发前,母亲如是说。

  旅行的意义,好像绝非是走走停停那么简单,也绝非通过几张照片就能还原所观之景。

  也许是为了丰富生命的体验,也许是为了寻求心灵的自由空间。

  又或者,是为了遇见一段情,一些人,和另一个自己。

  飞过去的14小时里,也许是太兴奋了吧,全然没有睡意。因为想想,我们还有14天。

  由于飞机晚点了三小时,等到海关手续全部办完出机场已经是晚上八点钟了,外面还没黑,黄昏的天空就犹如点点绯色墨迹滴在蓝色的宣纸上,逐渐晕染开来,玫瑰色的云团成堆簇拥成朵朵花蕊,如此迷人的晚霞,像是在欢迎落地的旅客光临。

  肯尼迪机场坐落在郊外,开往曼哈顿的路上,两旁树立着各式各样的小房子,每一栋都是特别的存在,每一栋里面都有一户温馨的人家。这些房子大多是自己建造的,周围也布置很多有自家特色的家具,还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

  这与在上海看到的高楼林立的景象并不相同。在上海,大多数人都住在高层里,虽然看似邻里的距离近了,然而生活的气息却不是那么浓厚,高层的感觉,就像是每天都把心吊在高层一样,每天进行着各种快节奏的紧凑生活,很多白领对于家的感觉好像并没有那么依赖与享受。受制于人口和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目前的上海也许很难享受这样一座小房子的舒适。拥有这样的一栋小房子,像是一个有些甜蜜有些温馨的梦。

  吸引我的除了这些小房子以外,还有那大片大片的树林,在上海的郊外,更多看到的就是农田,大片大片的农田,然而这里除了偶尔可见的小农场外,就是大片大片绿油油的树林,这也是之后的行程中窗外最普遍的景色。

  夜晚的曼哈顿并不像我想象中那样的繁华,虽然在远处望去,几栋地标性建筑直插云霄,华灯璀璨,映红了深蓝的夜空,好似一座流光溢彩的不夜城。然而当车开到里面,却并非一番灯火酒绿的喧闹场景,大部分的地方入夜以后也就沉寂下来了,路边狭长的灯影下空无一人,只有一些办公楼内依旧是灯火通明。我们在唐人街的一家中餐馆吃了晚饭。

  大巴载着一车的疲惫以及对未来14天的期盼,一路明亮的灯,回到了新泽西的酒店。

  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国家,总是要了解些当地的历史与文化。第二天第三天我们去了费城和华盛顿,参观了独立宫、自由钟及旧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白宫、国会大厦、杰佛逊纪念堂等诸多景点--这几乎是所有去美国东海岸的线路都会去到的一些标志性建筑。它们静静地坐落在那里,披着历史辉煌的尘埃,等待着旅者的观赏与赞叹。

  虽然说是旅行中的必经站点,却倒也像是匆匆的过客一般。

  很少有人真的能在这四壁之内聆听到历史的遗音,等这些旅者回到了家,剩下的也或许只是一些照片,还有一份终于眼见为实的洋洋自得。他们之于旅行的意义,好像也只是一座座辉煌的建筑,却不曾停留在旅者的生命中。

  我不愿多谈,是因为对于他们的介绍在历史书上都可以看到。听了一番讲解,也留了一些照片,那么足矣。

  第四天,与同团的朋友们已经熟悉了,在赶回曼哈顿几个小时的车程上,窗外依旧是大片大片绿色的树林。一路上睡睡醒醒,醒醒睡睡,聊聊天打打牌,时间好像在那一刻是静止的,却又是飞速的。

  终于,带着一点点的不安与兴奋,我们来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即将开始我们为期8天的Lead America的课程培训。

  初次见面

  排队报道等着拿文件夹和名牌的时候发现,参加这个课程的并不只有我们团,还有很多外国人。我们望着他们,他们望着我们,彼此间好像都是面面相觑。

  我们住的宿舍,是专门给前来夏令营的学生住的地方。房间还算宽敞,两人一间,家具基本都是木制的,床很高,却没有栏杆,我很怕一个翻身就会摔下去。虽然房间很干净,可又觉得太过干净了,整体非常的朴素。

  简单的整理之后,我们换上正装,来到哥大进行午餐。因为是周末,所以在会厅里用餐。

  在哥大进行的第一个活动便是破冰环节。

  首先,一位哥大的老师要求每个人必须跟两个不认识的人坐在一起,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跟外国人坐在一起,互相进行英语的沟通与了解。沟通的内容包括自己的名字,自己名字的由来,自己的特长等,还要教会同组的人学一件新的东西。

  由于我们团的人较多,往往是两三个中国人和一两个外国人坐在一起,我和同团的Coco,Jack同一个黑人女孩在一道。她叫Brooklyn,长的很美,感觉也很亲切,一开始我们三个都很腼腆,也不大好意思说,但她却一直笑呵呵地努力想引起话题。当我们遇到难以用英文表示的中文时,她表示很理解。后来Coco教了她一句绕口令“八百标兵奔北坡”,她学的很认真,虽然一直绕的不太清楚,但我们之间的气氛因此变得相当融洽。她也教了我们一首来自她家乡的民歌。因为Brooklyn,让我对与外国人交流的恐惧感消退了很多。而同团的朋友们也都和自己新认识的外国朋友交流地热火朝天。破冰环节堪称perfect !

  之后,老师又带着我们做了游戏,大家围成一个圈,例如“All my people who wear glasses”,这时候圈子里谁带眼镜的就要跑到另一个戴眼镜的人地方去,一圈人笑着跑着,彼此之间的感觉因为这份快乐而逐渐升温,再和外国朋友对上眼睛时,不再有困惑,而是满满的笑意。

  简单的校园参观之后,我们在会堂进行了开营仪式。

  随着Rihanna的《fly》,我们见到了每个team的team leader(简称TL)。他们各自都随着音乐以非常欢快的姿势进场,我也见到了Team B的TL----patty。leadership老师是Mrs.Lee和Mr.dickson,一个像个带着眼镜的女学士,一个胖胖的扎着辫子头,笑起来却很憨厚可爱。两个人之间的对话总是非常滑稽。

  Andrew Hpotter教授给我们做了演讲,他告诉了我们三条law“law one:your choices affect your chances. Law two, your attitude will define you. Law three, your life,one life can change the world(你的选择影响你的机会;你的态度决定你;你的生命可改变世界”。这三条定律,为我们这8天行程的展开做了铺垫。

  其实,从简短的开营仪式上就可以看出,美国人教学氛围的不同。老师之间总是在非常幽默地互相打趣着,台下的学生也在快乐的起哄着。休息期间,各位TL带着我们玩“rock,paper,scissors”,其实就是中国的剪刀石头布,然而他们却玩的非常之high,最后还特地决出了三名最终赢家上台pk--竟然都是我们团的!我有幸是其中之一,和Bobicheng还有Dawn一同角逐,当然,差了一点点,呼声最高的Bobicheng最后得了冠军 。

  从陌生到熟悉,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时间,但是大家却好像已经完全融入了Lead America这个大家庭中。

  团队展示

  第二天有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叫做团队展示,就像是一个见面会,要秀出每个Team的风采与特色。

  我和团里的一些朋友分到Team B,共17个人,有5个外国朋友,分别叫Jake,Taylor,Daniela,Lauren,Meddy。有人提议以“B”这个单词来突出我们Team B的风貌,正好Patty放了一段很high的歌,中间有一段“big B”的rap,正好可以用来做我们的音乐,还可以配上口号“l‘m a big B”。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决定要再画几张“l’m a big B”海报,在表演时从每个人手里一一运过去,每一个人还都要秀出一句“l‘m a big B”的响亮口号。

  要知道,由于B在汉字中的谐音意思并不是那么好,如果放在中国,有人这么响亮地喊一句,恐怕大家都会不怀好意的笑起来。这下还要一群人在台上大唱“l’m a big B”,这多多少少有那么点滑稽。然而在国外,他们却并不觉得这很丢脸,他们就喜欢舞台的这种热情,更喜欢集体在一起的这种活力。

  最后我们组的有些人拼出了一个B,有些人组了一对摆了“We are b”的手势,而经同组的Sam提点,我鼓起勇气,摆了奥特曼举手的姿势,并配上“B……”的长音。整个场面笑声,掌声不绝于耳,起初我还有些尴尬,可后来也渐渐放开,因为我知道,那些笑声并不是因为理解到了某方面的歧义,而是完全出自真心,完全是因为,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我们Team B的活力与自信。

  当然,不止我们,其他几组的展示也都别出心裁。整个会堂高潮在最后掀起,team A的十几个人竟组成一列小火车,围绕着整个会堂开始“启动”,越来越多的人被“拉进”了那辆火车,最后,观众席上空无一人,所有的人都变成了那列火车中的一员,唱着歌,欢快地绕着会堂的周围奔跑。

  挑战

  那一天虽然并不很热,太阳却很大,大巴载着我们去了离曼哈顿1小时车程左右的森林公园,在国内并不是没有玩过类似的勇敢者道路,但无疑这里要特别的多。

  在一系列轻松的集体游戏后,照例需要分组,五个人组一个乐团,一个乐团里还分有主唱、键盘、吉他、打鼓等等,我们自然是欢天喜地和自己熟悉的好友组在一块,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将所有的主唱,键盘等分一大组,就像第一天见面时一样,不要让你和你已经熟悉的朋友待在一起,而要结交更多新朋友。

  我不记得带我们组的那个训练员的名字了,只还记得她的笑,很灿烂,皮肤很黑、牙齿很白、嗓音很洪亮。所以下面就都简称“她”吧。

  第一个活动有点类似于推吊椅,然而绝非那么简单,我们必须站在规定的线后,前面两米处挂着一个吊椅,我们不能借助除身上穿的以外的东西去拿到那个吊椅,拿到以后还要把组内的人一个个运到对面去,再由抵达对面的人把吊椅推回来,直至所有的人都抵达对岸。这一开始就难到了我们,要怎么才能拿到吊椅呢?组内有聪明的人想到了用我们脖子里挂吊牌的绳子,我们用很多根绳子穿成一根更长的绳子,再挂上一个男生奉献的鞋子,成功勾住了吊椅并把它拖回来。一开始人运过去很顺利,到后面就又有问题了,一是对面指定的木板上的人越来越多快站不下来,二是当留在这边的人越来越少,直到剩下最后一个,那这一个由谁推过去呢?男生自然是义不容辞,一番谦让之后,由一个体型较小的人担当了这一重职,他把前面那个长绳拴在不远处的柱子上,坐在吊椅上走过去,再放手荡回来,幸好一次就成功了(否则不知道那个倒霉蛋的鞋子又要牺牲了),最后成功的场景其实不怎么好看,一大伙人挤在对面一小块指定的木板上,然而我们内心却是十分雀跃的--这,是一次真正意义成功的团队合作。

  午饭后,我们到了更高难度的地方--高空活动。第一个便是走高空木板桥,虽然是挂着保护绳索,她在下面控制,但是在高空摇摇晃晃很是吓人。观战了很久,我终于迈出了脚步。本来觉得前面的人虽然歪歪扭扭但都走下来了,但当我踏上桥却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完全没有平衡感可言,走哪边就往哪边摔,东倒西歪的整个木板桥都被我横过来了。

  无奈骑虎难下,就在上头的我暗自骂骂咧咧的时候,底下的为我加油鼓劲的声音却是此起彼伏--我的英文名字是“Wynn”,发音很像“Win”,一语双关。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总之我也知道没形象了,便就横竖闯一把,我咬咬牙踩住木板边的绳子整个人翻到桥上,再歪歪扭扭地站起来,继续东倒西歪地走着,后面甚至滑了一跤再荡了个360度摔回桥上,虽然过程如此艰难但总算跌跌撞撞一路坎坷地走下来了--或者说是一路摔下来的。但至少,我过来了,从半空中荡下来的时候,只觉得整个人都是轻飘飘的,或许是虚弱,也或许是快乐。

  下来以后,才知道我踩错绳子了,应该踩中间的粗的,我却踩了两边的细绳子,所以才走哪边重心就往哪倒。Jack说:“就是因为你踩着绳子呀,她在底下拉的手都快断了。”

  我回头看了看她想报以谢谢的微笑,而她却依旧专心地抓着绳子,黝黑的脸紧绷着,为下一个桥上的同学控制着。

  这个项目进行地很顺利,唯有Jack成了唯一失败的那一个。他有恐高症,虽然看得出他已经鼓足了勇气。

  第二个项目依旧是高空项目,是要爬到一个柱子上去摸一个球再跳下来,由于那个球很高,你必须站在柱子的顶端(没有扶手只有背后的保护绳索,仿佛金鸡独立一般)用力一跃才能够到,虽然爬柱子不难,但当到了顶端,手必须放掉才能站的起来,整个人立足于那一小块地方,那一刻,才是真正考验勇气的时刻。我右脚踩在顶端,左脚怎么也不敢放上去,底下的人拼命叫我干这干那,但慌了神的我根本没听懂中文是什么意思,好在同团的很多伙伴都给了很多鼓励,犹豫了很久以后,一鼓气整个人都站了上去,可惜没等我兴奋几秒钟,就因为重心不稳从高空摔了下来,虽然,那种感觉很像在飞,好像什么都不存在了只余下耳边呼呼的风声,落地的一刹那,竟有种重返人间的感觉。

  Jack是我后面的一个,看的出来他脸色不大好,然而他依旧毫不迟疑地爬上杆,每一个人都在为他加油和紧张。像是等了一个世纪那样久,他终于到了顶端,大家都怕他不敢迈出那一般人也极需勇气的一步,他确实迟疑了会,底下所有的人都在喊“Jack,you can get it”“Jack,jood job!”终于,Jack一鼓作气一脚踩上木桩顶端,奋力往前一跃,“Real man!”他石破天惊地怒吼震撼了每一个人。由于动作太大,整个木桩都在摇摇晃晃,那个高高挂着的球也在猛烈的摇晃。“He get it!”每一个人都在为他鼓掌。

  虽然下来以后的他说他并没有碰到球,还差了那么一点点。但无疑,他已经是最勇敢的了,而且事实证明,我们组没有人碰到了那个球,他,是距离成功最近最近的那一个。

  语言

  每一个来到异国的人首先会遇到的问题就是语言,尤其是英语,虽然在国内也学了那么多年,但是若是就学校教的这点英语,在国外是相当不够用的。我自认英语水平不佳,在听lecture的时候由于语速较慢还能基本听懂,但在日常交流中,包括在听Patty讲话时,语速都是比较快的,有时候也不大能听懂,更就不大想开口说。

  然而美国人的课堂却又是最鼓励发言的,每每老师在上面说,总会时不时抛出一些问题,学生们便也很自由地回答。外国人自然比较适应,一开始课堂上发言更多的是他们,作为代表上台回答问题的也是他们居多。然而几天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也成为了积极发言分子。其实很多时候回答并不是很难,只要用中文想想,再译成英语就可以了。更何况,说错并不可怕,关键还是,你有没有说的那个勇气。同参加leadership课程的有一个很可爱的小男孩Max,他很喜欢中文,同团的Tony和他关系很好,经常可以看到Tony在教他说中文,他说得最溜的一句就是“你好”,于是就可以看到他每遇上一个中国朋友,都会笑嘻嘻地用“你好”和我们打招呼,当我们在他面前进行简单的对话,他也会好奇地询问意思,有样学样,虽然音发的很别扭。然而这种学到了就不断尝试的精神却是欲言又止的我所要学习的。

  我们在breakout room里做过public speaking训练,其实我倒不是怕在人前讲话,只是用的是英语,我就有些忐忑了,一是怕发音不标准或者用词不规范,二是怕不知道自己该讲些什么,于是在那紧张了半天,一张打好的草稿被我翻来覆去背了很多遍,最后临上台还是一百个不放心怕漏背了什么,虽然表现的还可以,依旧是窘促了些。再 看看同团的Sam,他英语底子确实不错,然而更吸引观众的却是他那种自信--好像也不能叫自信,而是随性,他并不紧张,而且很自然,偶尔会有疙瘩却也是一笑而过,观众不仅没在意,还增添了许多幽默气氛。他的public speaking自然是掌声最多的。

  几天下来,要说英语有了显著提高那也是不可能的,然而我想这是一个开端,一个鼓励我主动去开口说的开端,也是一个鼓励我外语交流的开端,至少,下一次再参加国际夏令营,我一定不会再做个只是在听别人说的酱油党。

  志愿者的快乐

  其实在去这家小学之前我还是有点小小的害怕,虽然我并不讨厌甚至还很喜欢小孩,但国外的小孩到底是有些隔阂的,我怕我听不懂他们想要什么。

  之前Patty有让每2~3个人组一组,学习一个小游戏,以便到时候带着小朋友们做,虽然每个游戏都很简单,但小朋友们可以通过这个小游戏来收获一个小道理--当然,这是让小朋友自己去思考而来的。

  这是所公立小学,好像没有特殊的名字,只有一个数字表示它的序号。里面的设施虽然说不上很好,却很干净。

  Lead America的老师将我们带到一个小的体育馆,不一会孩子们就来了,由于小孩子们太多,我们并没有用上先前的小游戏,而是将我们在哥大学的游戏和他们一起玩,duck-duck-goose!小孩子们非常乐衷这个,而且往往他们被追的时候会跑很多圈,而且很认真很投入,搞得我们这些大孩子们跑到后面都快体力不支,有些小孩跑的太快往往会摔在地上,然而他们却像没事一样继续笑嘻嘻地爬起来继续“逃”。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有一种时光再回当年的感觉。看到我们这个圈子玩的越来越开心,越来越多的小孩也都加入了进来,当中有一些性格很内向,这时坐在他们旁边的我们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中的同学就会教他们怎么做怎么玩,他们在场的开朗的朋友也会多次“故意”让他们当“goose”,也许是无心,也许是小孩们的友谊比我们想象的深刻的多。

  周围一些男生则会带小孩玩荡秋千的游戏,即用带子在篮球筐下面穿过,让孩子们坐在带子上荡来荡去。或者托着他们让他们顺着带子往墙上爬,虽然男生们会在下面保护,但这样的举动多多少少还是很危险的,然而在场的那些小学老师却无所谓,反而很开心于这些男生们的帮助。或许对他们而言,快乐才是第一位的,就算真的会摔下来也没有关系,这是孩子们自己想要的冒险方式,他们有足够的勇气。

  期间,我和四个朋友碰到了一个特别内向的小姑娘,不管怎么耐心地轻声细语的问什么她都不说,带她去问荡秋千或者踢小皮球她也一直闷声不响,无奈只得求助于Patty,然而就连“身经百战”的Patty也拿她没辙,后面孩子们就被带走了,说是去吃下午茶。

  休息了一会,男生继续留着打球,女生随着老师到房间里做手工艺品,要教小姑娘们做彩色拼纸。我遇见了一个很可爱的小姑娘,还煞有兴致地帮她剪了一个圣诞树和兔子耳朵,下午的时间很快,一转眼就到了走的时间。正巧遇到同组的Penny,问她遇到了什么孩子,她指了指那边那个正在剪纸的小女孩“xxx(她的名字)”,我们一惊,竟然是前面一句话也不说的女孩,penny又笑着说:“一开始我问她什么她也不说,后来带着她剪纸她好像变得比较高兴了,和我聊很多,其实她很可爱的。”

  其实,第一眼来到孩子群中,大家都会喜欢那些长得可爱的和笑得灿烂的,但其实那些沉默的或者不说话的孩子也有很可爱的一面,只是需要更多的耐心与观察,去了解他们真正想要什么。志愿者的意义就是要去给那些需要的人带来快乐。其实,当你真正用你的真诚去感染孩子时,他们会带给你的,一定是比快乐更多的东西 。

  特别的地方,特别的记忆

  一些特别的地方承载着一些特别的回忆。

  宿舍

  记得我说过,一开始来到宿舍的时候是很有一番抱怨的。

  每天9点多结束一天课程之后来不及休息一下,就要以50米的速度跑回寝室楼抢浴室,终于抢到了也不敢多有欣喜,而是要搞定5分钟“战斗澡”,因为外面等待的人很多,悠哉悠哉实在不很公德。然后在一室蒸汽里穿上衣服,却又穿上一身的汗,但这已无所谓,能洗完澡已经解决了心头一大患。接下来就是心头第二患--洗衣服,我倒不是不喜欢洗,而是每天的衣服实在太多,我又只带了三个衣架,于是每天要算计好洗那几件然后再拿回来晾干。

  等这一切都搞完已经要10点多了,也就是查房时间。令人欣慰的是这里的查房只是查你在不在宿舍,也就是说,查房过后你可以在寝室里爱干嘛干嘛。

  几天下来,我倒是得了个绰号,叫做“洗衣婆”,因为洗衣房就在我寝室对面,所以可以悠悠地将洗好的衣服往宿舍一扔,继续悠悠地洗。之后回来晾衣服,看到成果,心里倒还是颇有一番成就感的。

  我尤其爱吃西瓜,恰巧在宿舍楼不远的便利店逛到盒装的冰西瓜,三美元一碗,换算成人民币倒是有点令人咂舌,然而肚里的馋虫却是一定要解决的,于是天天晚上不忘和朋友一起买上一碗,待洗澡洗衣服查房等一系列繁琐事都搞定以后,爬到高高的床上,捧着碗冰西瓜,上着国内没法上的youtube,那感觉倒是要多爽有多爽。

  于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爱上了宿舍,爱上了三美元一晚的冰西瓜,爱上了速度超级快的wifi,甚至爱上了洗澡和洗衣服,虽然每天为了洗澡要和朋友赛跑追逐,为了洗衣服甚至有一次放弃了早饭,但是当我终于体会到生活中那些琐事的价值时,一切又变得很值得。这也是团体生活教会我的,有时候条件并不那么好,你要学着适应和接受,然后,便会慢慢在“苦”中发现莫大的快乐与成就感。

  也许吧,当洗澡和洗衣服也变成了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时,世上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

  说来也奇怪,当8天过后的我,终于能有大大的洗手间,终于能随便洗多久就洗多久,甚至能终于躺上酒店里软软的大床时,心中的滋味竟是怪怪的。

  会议厅

  我叫这个地方会议厅,一是因为我不知道它叫什么,二是因为曾在里面听过一次讲座,里面整整齐齐摆着椅子,然而我想要是根据它的用途命名,那应该是游戏厅。

  每每听完讲座之后,几位TL就会带我们来这里做小游戏,例如第一天玩过的All my people,Duck Duck Goose也很好玩,其实它就类似于中国的丢手帕,“duck,duck,goose!”被拍到头叫“goose”的人就是被丢到手帕的人,然后就要去抓那个拍他的人。

  还有个特别的游戏叫做“Teridactou”,有点像传话,围成一圈,向自己旁边的人说出Teridactou这个单词,但前提是不能露齿,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向传给你“Teridactou”的人抿嘴大叫一声“Squake”或者发出各种动物的吼叫声。如果棋逢对手,两个人就会进行各种动物吼叫的比拼,我们的领队Chily就遇到了一个厉害的黑人男孩,旁边的人都笑得快要岔气了,两个人还在面不改色齿不露地斗着,那男孩也是真牛,Chily最后都使出杀手锏《忐忑》了,两人依旧僵持不下。这个游戏比了几天,还是没有胜负。

  游戏是让不同国界、不同肤色的人熟悉起来的最有效的方法,因为每一个人对于快乐的追求都是相同的。或许有些人会觉得这些游戏是小孩子的游戏,但是游戏从来就没有幼稚与成熟之分,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想拥有的那种快乐。而且,能够保持一颗童心,其实也挺好。

  Breakout room

  这可以说是几天之内我们待过的最多的地方。这也是专属于我们Team B的房间。

  我们曾在这里准备我们的团队展示,一群人坐在地上用各种水笔画海报。

  我们曾在这里对我们几天里要达成的目标一起讨论。

  我们曾在这里听Patty讲她的故事。

  我们曾在这里玩很多游戏。

  我们曾在这里训练public speaking.

  我们曾在这里准备了很久为小孩子们准备的益智游戏,然后一群已经高高大大的人假装成小孩子。

  我们曾在这里做过案例分析,大家各自分组扮演案例中的角色,然后代表Team B做presentation。

  我们曾在这里留下过很多照片。

  我们曾在这里相遇。

  也曾在这里分离。

  其实能够回忆的地方还有很多。

  比如那个看上去很古老的食堂,虽然没有空调,但食物真的很好吃,我最喜欢的就是做冰激淋了,巧克力豆加上棉花糖,是我最喜欢的配搭。

  还有宿舍楼下的lounge,那是供学生休闲的地方,我还记得和Jake,Mickey等朋友们一起玩Jenga,捏着木块手心全都是汗的那种紧张感。

  当然,还有听了很多个lecture的会堂,里面除了有小火车开过的记忆,还有TL在休闲时段的小段子,例如peel bananas,还有wig-g-low....

  我还记得那段很长很长的歌词,还有伴随着调子的快乐扭动。

  Hey,guy,are you ready?

  --For what?

  To wig!

  --Wig what?

  Wig-a-low!

  --My hand is high,my feet down low,and that‘s the way l wig a low!

  Wig-a-low,wig-wig-a-low,wig-a-low,wig-wig-a-low..........

  歌声久久回荡。回荡在那个会堂,回荡在每个Lead Americn呆过的地方,也回荡在我的耳膜。

  所有的一切,在离开以后都成为了令人怀念的东西。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几天里听了很多讲座,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Mr.dickson带来的课.

  他首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如果生命还剩下半年你们会怎么办?很快有的人便说会去旅游,有的人说会去做慈善,他又问如果生命只剩下一个月你们会怎么办?不一会有人便说会和家人以及朋友一直待在一起。那么如果只剩下一个星期呢?大多数人思考了一会,逐渐有人回答说会向生命中那些最重要的人逐一问候并说出心里话,有人说会给自己写一个简短的自传。Mr.dickson似乎很满意,然而紧接着,他又微笑地问“如果生命只剩下了10分钟,你们会做什么?”

  大家都沉默了。

  如果只有十分钟,我会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直到这一刻,我才发现生命还有那么多的未完成等着我去努力,还有那么多的美好等着我去珍惜,我没有来得及告诉朋友们他们是多么地重要,没有来得及给父母一个拥抱,甚至,连他们昨天发过来嘘寒问暖的短信都没有回。这些日常看起来非常琐碎的事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才发现了它最重要的价值。可是,又为什么,一直要等到生命只剩下了十分钟,我们才会发现呢?

  Mr.dickson给了我们十分钟,让我们模拟一下这“生命最后的十分钟”。

  有些人拿着手机匆匆躲到角落,隐约听到他们柔柔的关切的嗓音。有些外国朋友在twitter和facebook上留言,中国朋友则在qq或是微博上留下“最后的痕迹”,还有的则是直接张开双臂,去拥抱所能见到的每一个人,不管是认识的还是认识的,彼此都在“生命的最后十分钟”里享受到了最后的温暖。

  我登上人人网,发了“最后的状态”:如果生命只剩下十分钟,我会对人人上的各位说,我爱你们。

  十分钟,恍若白驹过隙。当我们又回到了座位上时,心中都有了各自的答案。Mr.dickson却没有问我们到底做了什么,他似乎早就有了答案。

  “你们很多人刚刚都去给父母或是朋友打电话,或者拥抱了彼此,但是为什么这些本来理所应当的事情你们要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会想到呢?为什么平日里就不多多告诉父母你有多爱他,为什么平日里就不去拥抱你所爱的每个人呢?”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Mr.dickson又问我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

  大家都说了很多很多,有些很宏大,也有些很小却很真实,或许,在说出口的那一刹那就已经明白Mr.dickson的意思。既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那还在等待什么呢?梦想并不只是理想主义者的空谈,它是需要付诸于行动的,它也许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努力,可只要你一直在努力,它就有可能实现的一天。千万,不要等到生命真的只剩下半年,一个月一个礼拜乃至十分钟,才去后悔我们还有那么那么多遗憾的事情。

  我的梦想是坚持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可以拥有一间独立的office ,用赚来的钱买一栋大大的house,然后全家人幸福地住在一起。

  What am I waiting for?

  离别

  一转眼已经到了倒数第二天了,做完前两天分析案例的presentation之后,再一次,又一次或是最后一次回到了我们的breakout room。

  文件夹里有一页是专门留言用的,Patty让我们一张张传过去,留下对彼此的记忆。

  有些人说我很“optimistic”,有些人说我“have a nice smile”,也有些说我有些“quiet”当然,更多人留下的是一份祝福,“may you a brilliant future.”

  8天,说短不短,但绝对不长,8天以后,我们又将回到各自的生命轨道里,只是我会一直记得曾经的这个夏天,我与Lead America有过一段最美丽的相遇。纵使必须分离,它依旧是我生命中最温暖的过客。

  大家都拍了很多的照片,特别是Jake和Taylor,他们一向都是最活泼的,几乎每张照片的背后都会出现他们搞怪的表情。

  闭营仪式是什么样子,其实我已经不大记得,只是因为表扬了很多同学,现场的气氛依旧很high,一片欢呼声后,终究归于平静。

  当天晚上我们去了时代广场,是坐地铁去的,我倒是很奇怪曼哈顿如此繁华的街景之下竟是一条可以称得上有点破旧的地铁,没有空调,也没有风,才坐了一会就闷了一声汗。透过朦胧的灯,隐约可以看到两旁墙壁上处处都是五颜六色的涂鸦。

  在几乎要黏住眼睛的昏暗之后,终于迎来了华灯璀璨的一片天。

  各式各样的广告牌和店牌层次林立,巨大的LED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亮丽的广告与电影预告,流光溢彩的街灯鳞次栉比,店内的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客流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好像是在这里,最能看出曼哈顿那举世瞩目的繁华。

  我和Sherry,Sandy,Coco,Muse组了一队,Jack也跟了进来,几天接触下来,不难看出他对Sandy的好感,于是,一行六人开始兜马路。由于时间不多,随便找了家匹萨店吃。后面也兜了些店给家人带了一些礼物,回到集合处的时候,竟发现同团的Javen等一群人老早就呆在那儿了,原来是他们没有遵守4人成团的规定,结果被Mr.Lee和Mr.Dickson逮到,在那坐了很久很久。

  离开的时候,我想用相机拍下时代广场最为夺目的夜景,然而好像调错了模式,一切都变得很模糊,只有大片大片的白的绚烂的灯光。

  Patty来查房,我和Coco都送了她在城隍庙买的泥人,我送的是脸谱,Coco买的是三国演义,Patty手上已经拿了些礼物了,其中还有Sherry的扇子。她拥抱了我们,最后一次告诉了我们明天行程。

  其实第二天也没有什么行程了,就是再到大会厅里去做个简短的总结--当然是以知识竞答的方式,很多的外国朋友都已经回家。只是很巧的是,正好又是一个周末,又是在会厅里吃饭,一头一尾,意味着某种完美的结束。

  在大厅check out 的时候,令我没有想到的是,Patty竟然是那个最舍不得的人,她反复拥抱着我们,低喃着又像是在嘱咐着“l’ll miss you,guys”,她留下了email,反复说着不要忘记联系。

  犹如Mr.Lee在开营仪式上所说,这8天也许不能改变什么,但至少这会是一个开始。这8天给我带来的,是一次从未有过的体验,我感受到了一种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收获到了在国内所收获不到的,我也认识了一群可爱的朋友们,然而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今后我所要奋斗的目标。也许未来要努力的路还有很长,可是坚定了信念一直走下去,梦想总会有达成的那么一天。

  我把Mr.dickson发的一套Lead America的卡片里的三张作为永久珍藏,分别是“imagine”“belief”和“achieve”。这并不是8天所学到的东西,而是要用一生去诠释,去坚守的法则。

  -- Your life,one life can change the world.

  我想,在我能够改变世界之前,总有些人先将我改变。

  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

  因为还有两天,所以离别的气氛并不那么浓重。

  大巴上倒是越来越闹腾了,我们团里的朋友都已经非常熟悉彼此,特别是坐在车厢后面的我们,不是在打牌,就是在放声高歌,还彼此逗乐着跳wig-a-low。这种情绪一直延续到晚上,我和Sherry等5个女生乐颠颠在房间里吃着泡面,然后竟然唱起了邓丽君的老歌。

  最后的两天里其实也去了些地方,耶鲁大学和西点军校,都是些很漂亮的地方,然而依旧是除了照片外没有留下什么特别的回忆,一直在和朋友之间嘻嘻哈哈地说着些没营养的段子。墙上爬着绿色的常春藤,柔和的阳光不甘被密集的树杈遮挡,硬是在石路上落下小小的痕迹,偶尔地停下脚步,望着地上一个个斑驳的光影,也只是觉得,这里曾经停驻我的脚步,还有我的笑声与欢乐。

  倒数第二天下午去了Woodberry Outlet购物,说来也奇怪,本来那是我们第一天到美国就想来的地方,然而这么多天下来终于盼到了竟也没有觉得特别兴奋,又或者是,早已拥有了比购物更有意义的回忆吧。

  最后一晚,大家聚在Chily的房间里,算是小小的派对。快乐地玩着国王游戏,虽然才算认识14天,但彼此的熟识度就好像认识了很久很久了。在气氛最high的时候,Jack终于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了,吼了一声“Sandy,做我的女朋友吧!”

  这并不是突如其来的,Jack很早就帮我们讲过了他的想法,事实上,这几天我们也一直在逗他和Sandy。这下他终于说出口了,大家更开始越发起哄和怂恿Sandy。

  当然怂恿归怂恿,胀红了脸的Sandy最后羞答答地答应了,我虽然有一点点意外,然而更多的却是一种惊喜。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美好的遇见,往往伴随着戛然而止的结局”,任何的旅行都何不渗透着这样的无奈。我也曾怕过,怕14天结束之后,岁月渐深,我们终不再相问。

  然而在那一刻,也许是被感动到,我突然觉得,这次旅程并只不是个美好的梦,它确实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它在Sandy和Jack的生命里留下了特别的痕迹,也把我们所有人都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共同分享着同一段美好的回忆,不论长短,不论深浅,这已经是一份很珍贵的东西。

  如果用一个很美的意境来概括:

  因为这段旅程,邂逅了一些人,也邂逅了一段情。

  我想,我们的生命已经因此而不同,或许这14天即将结束,然而,对于Sandy和Jack,乃至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人而言,都会是一个新的开始。

  夜渐深,11点Chily果断下了逐客令。当然,我们换了一个房间继续。大约夜色会让人脑子变得有些混沌吧,我们很哈皮地玩着剪刀石头布、叠罗汉等等“幼稚”的游戏,依旧不亦乐乎,又待了很久再回到各自的房间。

  怕自己睡不着,和Coco听了一会歌,也聊了一会。又上了人人待了一会,看看大家发的各种状态,看看回复,眼皮终于越来越沉。

  最后的美国奇妙夜,各位晚安。

  回忆

  离开美国的14个小时,昏昏沉沉止不住的倦意,然而却一直撑着不敢睡,怕一醒过来就再也看不到身边的这些朋友,怕一醒过来会发现这14天的一切都终究只是一个美好的梦。记忆里太多太多绚烂的片段,都将在这一刻戛然而止。

  那个寝室,依旧会进驻各种异国他乡的同学。他们会深深的抱怨然后也会深深的喜欢。

  那个素质训练基地,依旧会迎来很多挑战的学生,他们会尖叫会害怕,也会互帮互助会齐心协力最终克服困难。

  那些team leader,依旧会给很多很多很多的学生的上课,他们会教他们做游戏,会鼓励他们每一个发言,会有各种有趣的方式带动学生上课。

  甚至,就连那辆大巴,也依旧会坐上很多很多的人,他们也许会从最终的陌生到慢慢熟悉乃至到最后一起快乐的哈哈大笑,一起快乐的放声高歌。

  我们也曾经是“他们”。未来,将会有更多更多的“他们”来到这里,来旅游,来学习,

  也会收获到比旅游和学习更多更重要的东西。

  我本不是爱哭的人,然而那天却忍了很久,不愿在多日不见的父母面前落泪,直至到家躲到洗手间打开水龙头,然后再也忍不住。

  即便一觉过后,却终究逃不过倒时差的命运,每天都会睡很多很多,睡到不知道困和清醒的区别是什么,醒过来的时候又会觉得很饿很饿。

  人人上同团的很多朋友都传了照片,也发了一些日志,看到Chily说的一句话倒颇有意思,他说,“时差是因为身体跑的太快,灵魂没追的上,落在了后边,所以身体呆呆然,等灵魂。亦或者,是因为把心丢掉了某个地方,人空了。”

  那么,是什么时候把心丢了的呢?它是不是变成了小火车在会场里快乐的转圈?还是化作了音符变成车厢中一声盖过一声的高歌?是遗失在了快乐的童年游戏中?是迷醉在了小学孩子们扬起的酒窝里?还是从高空一跃而下时被耳边呼啸的风带走了呢?或者,它不愿离去,仍独自停留在专属于Team B的breakout room。

  其实,也许吧,当那颗全然陌生的心第一次踏上这片异国的土地,就已沦陷在那洋溢着玫瑰色般热情又烂漫的黄昏之中。

  亲爱的朋友,我记得我们约好的,以后还要一起在美国聚会。有朝一日,我们会再次踏上那片土地,带着梦想,带着信心,带着勇气,去找回曾经这段美好的记忆。

  --后来的后来。

  把东西都拾掇好了之后,忽然有一天又接到了电话,对方是来询问这次旅行的情况,详细作答之后,却突然被对方一个问题问到没了声音,她问,下一次还想到哪里旅游?其实我想说,如果还能遇到你们,遇到像lead America一样的朋友,那么去哪里都是一样的,你们--便是旅行的意义。

(责任编辑:北京新东方学校)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市海淀区私立新东方学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有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速来电与北京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2578989。

国内线路咨询
在线咨询
国际线路咨询
在线咨询